English

揣着急救卡赴巴格达

1998-05-14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史之编

在一场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情势下,中央电视台特别报道小组日夜兼程赶赴伊拉克……

李小萍:我儿子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,上次海湾战争中,美军士兵都有急救卡,就提出我们也应该有。我们一听,满有道理,就分头准备。

冀惠彦:急救卡的内容译成阿文颇费周折,因为电脑大多没有阿文软件。

李小萍:急救卡上有一项内容:“持卡人为中国记者,如遇紧急情况,请救助……”译成英文时,我把“请救助”译成“pleasehelp”。水均益看了,认为不雅,好像是赤裸裸地让人“救命”,说不如译成“pleaseofferassistance”。我说,本来就是让人救命的,不如直截了当。

贾培宏:办急救卡的本意是我们一旦“遇难”或人事不知时,它能为救助我们的人提供一些线索。没想到战争未起,急救卡却在很多场合下派上了大用场。在约旦取托运的设备时需要证明,拿出工作证、身份证,他们不认识中文;衣服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字样(中文、英文、阿文)他们也不承认。情急之下,我们拿出急救卡,这回管用了。

从此以后,我们总是相互反复提醒带“卡”,这比护照还管用。

那天我们采访时发现,一堆人中一会儿溜一个,一会儿溜一个,慢慢只剩下小孩和正在讲话的人了。这时,来了两个人把我们带走了,说这个地方不适合采访。我们不死心,出来后又找了几个人采访,不一会儿“呼啦”又都散了。两个腰里显然有枪的人,表情非常严肃,让我们跟他们走。曲里拐弯地走到一间小屋子里面,“咣当”一下门被关上了。床上的破毯子里露出一张肮脏的脸,我们以为这是看押犯人的地方,后来得知他们是一伙的。

我们的护照在旅馆,我便拿出急救卡给他们看,他们翻过来掉过去地看,然后一乐说,你们是Chinese,good,verygood。赶忙给我们让座,又端了两个大盘子来,一盘是炒鸡蛋和西红柿,西红柿是在火上烤的,黑黑地摆在鸡蛋旁边,另一盘是阿拉伯大饼,非请我们吃不行。我们没吃早饭,但是那样的饭肯定是吃不下去的。最后他们把我们送出来了,跟我们讲没有问题了,你们可以随意采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